湖南平江管氏分支源流略考

管万祥
2020-11-23
来源:中国管氏网

【作者 管万祥   广东大埔管氏宗亲】


一、源流探溯

   广东大埔管氏族谱老手抄本记载:1、大清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《後序》中“……,余因教读,余暇将前谱抄录续修,后谱取各房私乘考证族老,遍询房户,汇成全谱,比前谱支分派别,上承下接,世系更自昭彰矣。……"。

2、大清道光十五年(公元1835年)《重修家谱後跋》中"……惟十四世祖珍玉公之后第二十四世祖:管三三郎(讳:念三郎,追号:開宏)公,遷居廣東潮州埔邑蘭鄉潭窠,創基焉。……”

   从有关谱牒记载分析,我们大体可以理顺这样的脉系:广东大埔管氏与浙江龙泉管氏都属管仲源流,同属金陵脉衍,龙泉世系。

  我们认为,管伸,字:太和,即广东大埔管氏尊之为石马公者,世居金陵,復徙浙江龙泉,生十五子。其幼子庆河公之后第24代便是管三三郎(讳:念三郎,号:開宏)。念三郎公由广东镇邑高思乡,经江西宁都带源村,于宋末元太祖朝转徙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,因避兵乱,始迁至粤潮州府埔邑黄蘭鄉潭窠,开基立業,追号:開宏,公为广东大埔管氏始祖,立祠潭窠,额之曰:管氏太宗祠,堂号:九睦堂。

   太祖开宏公,生于宋朝嘉熙三年(公元1239年)己亥;妣:廖氏三娘,谥:臧嘉,考妣合葬潭窠祠背黄蘭岡,猫儿洗面形,辛山卯向,石碑灰坟,生九子,其九子分居。

二、分支脉衍

     广东大埔管氏开宏公第四子大四郎九成(号:肇基)公,自黄蘭潭窠迁居碩俊,先居背头窠坑,后居上管,于元朝至元年间創立祖祠:雲山公祠,堂号:明馨堂,上管象形。

  大埔管氏阴那分支立祠:管氏宗祠,堂号:世德堂,亥山兼乾,丁亥丁已分金,位于大埔阴那坑尾。

   广东大埔管氏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分支,立祠:管氏宗祠,堂号:平昌堂。门联:

家传九子

世衍一匡

上联"家传九子",指广东大埔管氏太祖开宏(名念三郎,讳:三三郎)公生九子,其九子分居,下联"世衍一匡″,取管仲"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″思想精髓,泛指广东大埔管氏上溯管仲为源流。实指湖南平江管氏 一脉祖籍在广东大埔,同为大埔管氏开宏公分支。其迁徙轨迹是:广东大埔开宏公第四子九成公,追号:肇基,从大埔黄蘭潭窠迁大埔硕俊(今石圳),为硕俊一世祖,肇基公生三子,为天丶地丶人三房,长:福亨(生一子,德安),次:仲亨(生二子:崇义,崇高),三:仕亨(生二子:崇厚,崇礼)。地房派二世祖仲亨公派下第五世孙琼公,生三子,长:玉养(居硕俊),次:木养,三:水养。皇明天顺六年(公元1462年)壬午,琼公妾妣连氏偕子木养丶水养从硕俊先迁居广东大埔阴那坑水兴,后迁居阴那坑尾长岗岌,为阴那始居祖,立祠"管氏宗祠",堂号:世德堂。木养公生二子,长:孟益,次:孟广(别徙,失联),孟益公生二子,长:文珠,次:文显。

   清康熙五十年(1711年)辛卯,长房文珠公派下第九世祖孫玉楼公,偕母及房侄应辉丶应捷(居湖南义口),自阴那坑墩背村经江西迁居湖南省平江县爽口乡麦田村繁衍生息,人丁兴旺。

三、辈序排列

     广东大埔管氏先祖立传的辈序,是从碩俊肇基公衍派第十四祖开始的。第十三世祖以前的辈序,目前没有查阅到相关记载。现将从第十四世祖修立的统一辈序,详录如下:"元资以尚友,奕業在其中;秩叙联宗策,颖上世系崇。一匡天下正,九合诸侯功;祖德昭青史,裔孫篤慶隆"。大埔管氏肇基公衍派辈序,昭穆数十世之传丝联绳贯之不紊,均按已定顺序约定行辈至今。

   大埔管氏阴那(今英雅)分支,以始迁祖木养公为那居一世祖,创建祠宇,修谱立辈,从九世祖(阴那世系)"玉"字辈为始,以“玉应廷麟德,奕業在其中;秩叙联宗策,颖上世尔崇",依世系行辈。而自广东大埔阴那墩背村迁居湖南平江之管氏分支,尊叔鲜公为始祖,从平江世系第92世祖(石马公行辈第38世祖,广东大埔硕俊肇基公第14世祖,大埔阴那木养公行辈第9世祖)玉楼公,字:金振,号:中和,以"玉"字辈为始,依"玉应廷麟亮,魁元伟仕传;忠良能辅国,重开万事恩。儒業光前代,诗书启后贤;熙朝丹桂茂,德厚永绵延″行辈。

   经比对,我们发现,三地管氏分支各自订立的辈序,有二二相同或相通的共性。

   通过二省三地大埔管氏分支脉衍之谱、祠、碑、人、事五大要素的考证和比对,可以确认湖南平江管氏为广东大埔开宏公第四子大四郎九成(号:肇基)公衍派分支!

   以上只是个人对湖南平江管氏分支的几点看法,如有不妥,恳请宗长及行家斧正,以臻完善!谢谢!

   广东大埔《管氏族谱》主修人,碩俊管族肇基公第二十一世孫:万祥(号:凡人)谨撰

2019年3月3日


阅读594
分享
写评论...